174【数学之传播】(3 / 4)

加入书签

王文素是晋商,不过属于底层晋商,家中只做些小买卖而已。甚至来饶阳县定居,也是全家逃难来的,成化二十年山陕大旱,人相食,就连小商人都活不下去。

王文素从小跟着父亲做生意,刚开始家中还算殷实。可惜父亲死后,他忙着钻研数学,不怎么打理生意,现在只靠开个小店铺为生。

如今,王文素干脆把店铺交给儿子,自己整天窝在屋里编撰数学书籍。

王文素认为明代数学废弛,许多内容都断档了,他想自己编一部传世之作。明代有名的几个数学家,王文素都深入钻研过其作品,觉得这些家伙的算学书错漏百出,而且藏头露尾故意不让人轻松入门。

王文素,字尚彬,明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家,所著《算学宝鉴》将近五十万字。

“我连岁试都不合格,还考什么科举?不考也罢。”杜瑾颇为光棍。

岁试是对生员的例行考试,连续几年不合格要受处罚。杜瑾遭受的处罚,就是被扔去县衙做吏员(有一定期限),他若现在跑到京城拜访王渊,就等于擅自逃脱岁试处罚,严重者将直接被剥夺功名。

宝朝珍就不一样,就算耽误几年,还可以回来考举人,只要定期回乡参加岁试即可。

两人商量完毕,立即决定择日进京,反正他们家里不缺钱,也不用担心未来某天会饿死。

杜瑾回家睡了一觉,下午直接去县衙辞职,随即被夺去生员身份。好在没有一棍子敲死,他以后还可重新考生员,这全是看在他老爹的面子上。

可惜这部编撰将近三十年的数学书,因为王文素没钱刻印,后来只有残缺的手抄本传世。王文素晚年只能靠教学谋生,家业都被他败光了,可谓是彻底跑偏了的晋商。

宝朝珍、杜瑾两个年轻人,很快见到王文素,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清癯中年。

“算学后进宝朝珍(杜瑾)特来拜见先生!”二人态度尊敬。

随后几日,杜瑾和宝朝珍都在研究《数学》,任凭父亲如何打骂都无济于事。

眼见要被父亲关禁闭,宝朝珍居然抛下妻儿,只留了一封书信,伙同杜瑾连夜离开武邑县。

半路上,宝朝珍说:“听闻邻县有位算学大家,以前一直没有机会拜访,何不借着进京的机会去见识一二?”

“我也听说过,不知是否名副其实。”杜瑾道。

二人随即前往隔壁饶阳县,大清早问路来到王文素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