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二)(2 / 3)

加入书签

问题在于,迁都洛阳之后,河北兵马必然要有更大的自主权,该如何避免河北重又出现强力藩镇?

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缓缓吐气:“迁都啊!”

赵元昌目光幽幽:“此事,且先放下。”

王朴也知道,迁都这种事不是说出来就能办好的,因此颔首应下。

殿内静了一阵,赵元昌这才想起自己一开始的目的,索性就直接开口了:“若是将帅可入政事堂,先生以为可行否?”

抿了抿嘴唇,接着说:“臣尝观舆图,现今之重地,一为河北,一为关西。河北之地如臂使指,虽有北敌为害,却无需忧虑将帅不谐。关西之地则不然,节度方镇之数远甚于关东,然中枢居于汴京,军势难抵关西。”

说着,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之后郑重道:“由此,臣请迁都河南府!”

迁都!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让赵元昌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停息了一瞬间。

确实,翻开地图就能看到,现如今周国境内,人烟稠密之处基本上就是沿着河渭一路东去,贯穿关西与河北。

王朴一愣,随即低头仔细考量。

赵元昌眼中含着期待地看着王朴。

他即位五个多月了,政令下了不少,但却没有一国策性质的政令,如果这件事能成功,那将是他即位以来的第一道国策,是足以传之后世的祖宗成法!

不管是谁,都会想留下一些流传千秋的事迹,赵元昌自然也不例外。

在这一条线上,京兆府、河南府、大名府,三府近乎将此线等分为四段,河南府洛阳城正好就是中点所在。

汴京就在河南府和大名府中间,当初赵鸿运之所以定都汴京,无非是其势力主要在开封。而且当时太原未下,定都汴京能对河北兵事做出及时反应。

至于说漕运、经济,那得等拿下江南之后才会成为影响因素,真要说起来,洛阳在这方面甚至比汴京条件好。

《宋史·列传三十三》中侯赟一条就记载:先是,朝廷岁仰关中谷麦以给用,赟掌其事历三十年,国用无阙。

现在太原已经拿下,北燕背后有契丹牵制,再加上镇压关西藩镇的考量,若真要选的话,洛阳的确比开封合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