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 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外(2 / 3)

加入书签

犹豫着,李隆基又看了眼身旁那将领,显然是对他极为信任,那人在察觉到临淄王眼中的意思后,却是微微犹豫,随后仍然轻轻点了点头。

看着那些先前随韦后叛乱的千牛卫与飞骑营兵士,李隆基也是知道在失去了作乱祸首之后,这些普通兵士中即便有人会日后生乱,也不能掀起太大风浪。可是,当李隆基又想起他那姑姑太平公主之时,一时却也实在颇为踌躇。在今夜政变之后,将会来临的朝上大动变李隆基心下当然能够知晓,所以他绝对不能在容许在日后这些兵士给他带来任何麻烦,即便是微不足道的麻烦也定能影响他在朝上的举动。

阴晴不定的脸色很清楚的显露着李隆基此时的犹豫,而也正当他难以抉择之时却忽然又瞥见了武延秀那张他根本看不透的脸。紧皱的眉目忽然悄悄松敛,向着武延秀那处冷冷一笑,李隆基随即大步走下台阶,向着那为围困着的兵士而去。

“今夜之事本因韦后一人而起。”在这些兵士前,李隆基轻凝的眉目下自有一番感触良多的意味:“因这祸国殃民的韦后一人,今夜我大唐已是失去了许多精良将士,所以本王实是不能再看我大唐任何一忠心护国之将士会因朝上的这些事而惨遭不幸。”

李隆基的声音不大,但却响彻全场。而也在他的这些话语后,原本惶恐不安而嘈杂不已的兵士均都安静了下来,当他们听到出自临淄王口中的最后一句今夜之事与诸将士无关之后,千牛卫以及飞骑营中的将士都是松了口气,呼叫高声而向临淄王致以感激之时,却也都是安心不已。

当然跟英雄相惜之类的意味言辞没有任何一丝半点的关系,李隆基在轻皱眉头叹了声后,复又去看向他身旁的那名将领。

这将领,应该便是张宏口中李隆基所谓的底牌,所谓的奇兵了罢,虽然表面看来这底牌,奇兵来的并不是太有力,也根本看不出若是韦后不死的话,他会拥有怎么的绝地逆转的绝对实力。

只是随意看了这将领一眼,李隆基淡然问道:“宫外形势如何?各王爷府上可有动乱?韦后一党的那些人可都控制了起来?”

“王爷放心,刘幽求既是得了公主殿下的令,那他已然是竭力应变宫外的所有变故了。”顿了顿,这并无太多感情意味的将领又道:“不过这刘幽求果真非凡,且不说王府的动乱,便连韦后那党中人仓促而有的行为也根本未有丝毫机会。”

向前踱了一步,在冷烈寒风中显得极具威严的李隆基显然也是深知刘幽求此人的才能,所以在他点头间却也心道着太平公主府出来的人,有哪个是庸才?

看着在万骑营兵士的押解下,这许多原本随韦后一同叛乱的兵士逐一离场,陈玄礼面上十分复杂,他深觉他是越发琢磨不透临淄王的心思了。

神龙殿前台阶上的李隆基在听着这将领着重汇报着宫内刘幽求的一举一动时,台下的那些原本追随韦后的千牛卫,以及飞骑营中兵士也很快的被葛福顺,武延秀等人控制了起来。

韦后所掌握的兵力中,这两营兵士明显皆可算得上是韦后的嫡系。不过,当两营中韦后所安插的将领都一一而遭楚显等人突杀之后,这些本就不太坚定的普通兵士显然也失去了为韦后效死忠的魄力,他们在得到临淄王亲口许诺既往不咎后很配合的放下了兵刃,任由万骑营将他们驱赶,围拢在了一处。

做罢了这些,葛福顺便也随即向台上临淄王回禀,而也在他向临淄王回禀之时,这时已然包扎好了断臂的陈玄礼却是悄然而走上了台上,位身于临淄王一侧。

摆了摆手,示意葛福顺退下的临淄王李隆基正要去吩咐他好生看管这些兵士时,陈玄礼却在一旁轻轻摇了摇头,迎着临淄王询问的神色,陈玄礼僵直的面孔之上泛起阴毒:“王爷,这些兵士皆都乃是叛军,若是此时王爷放了他们,末将担心恐日后生变……”

李隆基皱了皱眉,他并没有介意陈玄礼话中是要他出尔反尔的意思,事实上这个时候他也的确不该为他日后留下任何后患。并且与先前要工匠营赴死完全不同的是,此时即便他改口下令将这些叛乱兵士诛杀干净,那日后朝上也不会有人敢有微辞,毕竟,当时那种情况下所说的既往不咎其实人人都能心知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