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楚氏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波(3 / 5)

加入书签

韦和很轻易便过滤了这青年的怒火,在他眼里这青年仅仅不过就是迂腐之人罢了。大踏步走向张宏,韦和恭身:“大人,为何要放他们回去?反正已是打定主意要与楚氏对抗,那依小人之见不妨直接关起来便是,不管外间动乱再盛,楚氏再如何的不甘不愤,他又能如何?”

张宏明白韦和的意思,也知道若是将他二人一并关了起来更能引起这场动乱的扩化,可他始终心低有根底线,今日做这些已经是足够,再多,怕会过犹太甚。因此,看了韦和一眼,又看着那青年时,张宏轻叹,神色复杂喃喃言道:“胆大妄为,并不意味着便真的可以目空一切。真正勇敢的人,也并非无所畏惧,而应是心存敬畏。”

在张宏的刻意变本加厉之下,江南道的动乱在江南楚氏的劝说之下不仅没有收敛的架势,倒反而是愈演愈烈,这个时候也不管江南楚氏再如何的不理解张宏这少年,却显然都是看出了这少年的真正意图,也都明白了他们刻意造成的这场动乱终于成为这少年手中的利剑。

“先贤曾言,耳听即不能为实,天听只能为虚,你说我迫害柳宗和于死地,我且来问你,是你看见我迫害柳宗和?还是你果真能够确定是我杀害的柳宗和?”张宏随意反问,轻描淡写间自有一股正气,他当然不能容许他在江南道士子间落得个骂名,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日后朝廷的肱骨,他又怎能不为将来考虑?

“这倒不曾肯定……只是……”青年士子这会显得混乱,他先前进来这刺史府时曾遭受屈辱,而那个时候他对这个少年的印象已经是极为肯定的一个恶劣印象,可这一切都因楚氏二人的缄口而使得犹豫一时:“只是若非你所杀害,你为何不曾站出来对簿公堂?又为何以强权而驱逐为柳宗和讨个公道的江南人士?莫不是做贼心虚?”

轻叹,张宏微微摇头:“大丈夫行于天地当是光明磊落,我既不曾陷害柳宗和,更不曾杀害于他,又为何要心虚?我为何要与柳家对簿公堂?又为何要容忍那些人对我的污蔑?不明情况之下便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莫不是门外的那些人倒还有理了?”

咄咄逼人,但又显得强词夺理,而即便是如此,那青年却也一时间不知再如何开口,他这个时候倒真的很希望他身旁楚家这二人能够说句话,能够肯定这少年乃是作恶多端之人,只有如此,他才能将胸中满腔的正义发泄个淋漓尽致。

可不知为何,那二人却再也不曾开口。

于是很快,江南楚氏便就如此而迎来了京城那处最严厉的惩处,除了先前已经有的那一批官员落马,此次更是直指江南道总管李朝隐,皇帝陛下以一个治处不力的理由呵责李朝隐即刻回京受责,而由江南道观察使马周代其职责,行使督导江南道之事。

马周,一个毫无实权的江南道观察使无疑是这一场搏弈中最大的赢家,因为他先前并无参与这场动乱的资格而最终获得了最大的权势。

马周的得势终于让江南楚氏察觉到此次京城乃是决意要对他江南道楚家一门独大的局面进行整改,而这当然也触动了楚氏的利益集团,因此京城那处属于楚氏的人也在第一时间弹劾起江南道的杭州刺史卢从愿与那少年张宏的胡作非为。

这注定只能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局面,而楚氏毕竟是大唐百年望族,即便是皇帝陛下也不得不在楚氏决然的姿态下稍为妥协。

伴随着呵斥江南道总管李朝隐一旨的降临,杭州刺史卢从愿的整治无方,以及督护将军府将军韦和的处理不当,也被皇帝陛下明言指责了出来。

张宏也不理解,但他已然不会再理会那二人,眼下之事还不曾收场,他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劳费心:“你这几日便随在我身边,我倒要叫你看看究竟是我做贼心虚,还是你等污蔑忠良!”

张宏不会将这隐约对他卸下了防备的青年放出去,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试图去改观他在江南道士子心目中的形象,这都是因为这一场动乱还未能达到他期待的目光,所以他绝对不容许这青年出去为他正名,为他平反。

青年倒也果然是大义凛然,完全不会担心这少年将他留下来会不会对他不利,很干脆便点头应承了下来,事实上他对这场动乱的来龙去脉在这个时候也极为疑惑。

“将这二人送回去罢。”吩咐了如此一言,在范慎微笑领命时,那来自楚氏的二人却都是神色平静,想来他二人也知道这少年不会真的将他们如何,而之所以抓他二人进来,也不过是张宏对楚氏的一个表态,那便是绝不放手。

见张宏如此便放了那二人,青年显然更为惊诧,心中对他已然动摇的信念有了置疑,但很快他的眼中便又回复了怒火,乃是因为他看见了韦和那名将军,在刺史府外时,正是韦和当众揣了他一脚,而这对于他这等读书之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