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大幕拉开(3 / 4)

加入书签

此次作战,八路军占有地利与人和两项优势,人员内部统一思想,加之在根据地外围作战,各地方政府可以组织支前队运送补给。

这也是周维汉为何敢让部队只携带三日份口粮的原因,与国军相比,实在是占了巨大的优势。

反观李仙洲部兵力虽多,但是所需的粮食补给也是一个巨大问题,同时排兵布阵上也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行军路线问题,第28集团军所属部队配备大量骡马和少量汽车。

如果按照人均一米的行军距离,李仙洲部五万余人排成两列纵队足足有25公里,如此臃肿的行军距离,意味着前头部队已经抵达目的地,而后续部队尚未从驻地开拔。

现如今冀鲁豫纵队除了突击团、炮兵团之外,每个团级单位都配备一台大功率步话机,通讯距离15到17公里,每个旅的头号主力团的营连级使用小功率步话机,通讯距离2到3公里,其余各团情况各有不同,但通讯设备肯定不如头号主力团。

这也是冀鲁豫纵队的装备优越性所在,一旦开始运动战,无线电台和野战电话显然无法与步话机相比。

“嗯,有道理,要是设立一个中转站,不说没有那么多步话机,二手信息难免出现差错,那就听**员的!”邓旅长说道。

“哎,这就对了,骑兵团先跟指挥部在一起,临时承担起警卫工作!”周维汉笑道,随后看了看时间:“老王,马上到电台通电时间,汇总一下各部的信息!”

指挥大兵团作战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难的任务,需要指挥官具备很高的指挥和管理能力、时刻保持警觉、具备很高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杀伐决断的果敢和勇于负责的担当。

所以李仙洲选择了三步走,142师打头阵试探八路军的态度,92军紧随其后,其亲率12军压阵,表面上没有差错,也算是稳扎稳打。

可是在周维汉看来,李仙洲犯了兵家大忌,战略意图一度改弦更张,既想接手鲁苏战区在山冬的地盘,偏偏后续部队又更改行军路线,想在冀鲁豫根据地搞破坏,两边都想要,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此一来会引发一系列后果,其一,第28集团军之前定好的补给计划必然发生更改,几万人的部队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的口粮近十万斤。

八路军由于其之前作战方式是以游击战为主,有这方面经验的指挥官很少。

唯有129师在历次反顽战役中用兵规模不小,在这方面有些许经验,但是通常由师部进行指挥,下边的人包括周维汉在内也是奉命行事。

倒是上次佯攻石门,129师集中主力部队通过运动战聚歼110师团大部,事后刘师长专门做出总结报告,这才让一干指挥员有了些许兵团作战的经验。

周维汉在延州的时候,空闲时间经常查阅军事着作,然后自己细细揣摩,但凡一场大规模战役,如能将所属部队指挥流畅,不被敌人抓住破绽就已经超越90%的将领。

这其中包含的要素太多,仅是行军和人员的吃喝拉撒就让人头疼,身为一名高级指挥官,面对千头万绪的事务,如何决断和部署,实非常人所能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