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玩high了的里根(2 / 4)

加入书签

这种债卷的罪魁祸首,追溯起来,能到凯瑟琳身上。

如果不是凯瑟琳,尼克松就会下台了,尼克松一下台,就不会有这样的“尼克松债券”了。

因为美元贬值。指70年代中旬的时候,美国尼克松政府针对美元汇率的动荡而发行的以德国马克等外国币种标价的国债来募集资金支撑美元。

尽管当时联邦德国购买了美国的国债,但联邦德国主要关心的不是美元,而是欧洲这两年也在叫嚣设立的欧洲货币体系(ems),联邦德国是ems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该体系成立的目的是协调欧洲各国的汇率政策。在欧洲内部建立相对稳定的汇率机制。

由于美元的大幅度振荡将对ems稳定带来危害,所以联邦德国同意向美国提供有限资金维持美元的稳定性。但联邦德国并不支持美国政府重振美元的政策,不愿为美国提供大量的资金。

里根政府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取得对前苏联冷战的胜利,因而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期望在军事上对苏保持绝对的优势威慑。军费开支的增加导致了财政支出的扩大。

为解决急剧增加的财政赤字,里根政府大量发行中、长期国债进行正府筹资。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国债卖给谁呢?按照当时美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美国国内的投资者是没有这么多钱来购买正府发行的巨额国债的。所以剩下的惟一办法就是吸引国际资本。

里根将目光放在了欧洲,然后又了日本。

美国国债是世界上最坑爹的玩意儿——现在有这个认知的,恐怕就只有凯瑟琳了。

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美国国债却是绩优股。

在短暂的福特政府时期,对方不得不使美联储最后不得不减少货币供给量,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里根政府知道,欧洲人在趁美元地位动荡不稳的关键时刻忙于建立他们自己的货币体系,所以里根政府是不可能要求欧洲人为其巨额财政赤字买单。

然后,里根将目标放在了亚洲。

包括里根自己。

里根先是将目光放在了欧洲。

欧洲在60年代~70年代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这段时期被称为“欧洲经济奇迹”时期。

在欧洲,最有钱当属前联邦德国。

70年代初,在美元急剧下跌的时候,尼克松就曾发行了以德国马克标价和结算的“尼克松债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