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孔有为的试探(2 / 3)

加入书签

这个时候,孔有为的电话就响了起来,却是新闻中心的负责人来请示他,看看昨晚上的事情,要怎么发通稿?

所谓的通稿,原本是一些新闻通讯社的专利。

他们在采访到一些重要新闻以后,会以一种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全国的需要稿件的媒体,这就叫做通稿。

后来,很多组织或企业在举办活动需要对外发布新闻的时候,为了统一宣传口径,也会撰写新闻通稿,以提供给需要的新闻媒体。

通稿算是一个传播术语,也是一个圈内人耳熟能详不言而喻、圈外人耳生不详言而不喻的名词。

事实上,河西市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市委书记张成林和市长吴润泽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就没有停歇过,常委们之间的权力之争,也时起时落,精彩的很。

只不过最近市里面发生的问题太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位领导们不得不同舟共济,全力应对,所以这些内斗的事情,暂时就有点儿顾不上了,不过给对方使点儿小绊子什么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如果不是因为昨晚上发生了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事情,或者林萧的赴任,也会成为他们权力斗争的一个战场。

现在林萧过来得比较是时候,巧妙地利用了解决中毒事件这件事情,将自己的影响力一下子就提升了许多,让其他人找不到对付他的理由。

至少在这个光环消褪之前,他们是不方便对林萧下手的。

被采访地方和单位备下标准的本报讯通稿,不需要到达新闻现场,不需要采访任何人,甚至不需要动笔,署上名刊发就是了,没有知识产权之争,也不必顾虑报道失实。

这个惯例确有其原因,因为重大事项的新闻发布,在很多时候必须统一文本,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统一口径。

还有,报道任务下达往往是今天布置,明后天见报,就是火箭速度也腾不出采写时间。情急之下,只能是电子文本飞来飞去,剪来剪去,这似乎也不能求全责备。

但是采用通稿,也有很多弊端,比如说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当中,长官意识比较强,常常会在通稿中出现领导的表态,若是碰到公共危机事件,任凭不懂传播规律的领导瞎折腾,其通稿往往就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对于昨晚上的事情,孔有为是亲历者,而且也明白市里面主要领导的想法,所以他是知道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方向的。

但是以后会怎么样,这几乎是不用多想的,只要有权力斗争的地方,就免不了有各种是非,林萧跟他们之间的斗争,也就是一个来早与来迟的问题而已,并不可能完全避免。

毕竟,市纪委书记这个位置非常重要,虽然现在林萧在市里面的排名是第五,但是他的实际权力,或者要比第三号和第四号人物更大一些,至少,他是保持相对超然地位的,就算是一把手张成林书记,对他的影响力也有限得很。

再说了,林萧同时还是从中。纪。委空降下来的干部,这一重身份,也会让别人在对付他的时候,有所顾忌,万一打蛇不死,被他反咬几口的话,还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在官场里面混日子,就算是大节不亏,但是小毛病总是免不了的,若是被人揪住了小辫子穷追猛打,再廉明的干部,也挺不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