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妙啊(2 / 3)

加入书签

“这还早吧,瞻基瞻壑都还得在国子监继续学习呢”

国子监学制为四年,一般人读四年,经过考试就能毕业,然后被安排到各级政府去,然而皇家子弟和贵勋子弟不同,一般六岁就可入学,然后学到十五左右,通过考试就能毕业,然后皇子就藩,贵勋子弟要么回家等着继承老爹爵位,要么自己打拼。

“不早了,他们俩要是皇子,差不多就得去封地了”朱棣虽然这么说道,可自己三个儿子,有两个该就藩了,却没有一个去封地的。

“这你自己决定吧”徐妙云没提意见,朱棣想了想,暂时没头绪,放在了一边也不急。

“对了,你感觉瞻壑这小兔崽子,和瞻基这小兔崽子,比较一下如何”朱棣看去徐妙云问道,因为不论是今天姬阳给他讲得税务问题,还是这治理边疆得策论,可说都是一等一得良策,这不由让他开始关注这个好孙子了。

然后朱棣才想到,这是姬阳中策,那么上策又是什么?朱棣很快翻篇看去,然而这一看就让他有点没看懂,因为这篇姬阳没怎么强调政策,而是实力。

大力发展火器,甚至姬阳指出了,火器将会在未来取代现在的弓箭,大刀,长矛等等,甚至姬阳说出了未来火器,枪可以千米外取人首级,炮能轻松打万米以外。而有了厉害火器,北方游牧民族不再是威胁,因为在火器的到来,骑兵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就会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所有周边番邦都只敢俯首称臣,丝毫不敢造次。

到时在用以夷治夷,或者改土归流都没问题,不过也得注意得是,要恩威并施,不听话得杀,听话得,准许他们读书,开设一些私塾在蒙元乌斯藏西南地区,宣传大明思想,以及爱国教育等等,甚至可以通过科举为官也未尝不可,朝廷也会帮助其发展,以文化来同化,最多一百年,蒙元乌斯藏等地,将会彻底成为大明领土。

朱棣看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怎么说,这个上策他感觉还不如中策,因为上策所需要得条件是火器,而且还是文中描述得那种火器,真要有得话,他别说小小蒙元,整个世界他觉得自己都能征服。

所以他感觉不是很现实。

毕竟他喜欢汉王,然而姬阳又有如此表现,一时间有些爱屋及乌了。

这话让徐妙云不由感觉不好,“为何要比较,两个都是我们孙儿,都有才华岂不更好,说宽点,将来无论谁当了皇帝最好的是,另一人进行辅佐,当然你也别乱来,不然你这里一旦有异动,,都不是我们愿意看见的”

“储君已立,国家安稳,这样最好”

徐妙云很不想看见,自己儿孙为了皇位争夺,自相残杀,所以朱棣这里最关键,她了解朱棣,甚至比朱棣都了解他自己,她也知道朱棣有时会动换储念头,她一直想说,如果当初你不给汉王希望,不说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说不定现在两兄弟关系很好,可坏就坏在,你给了汉王希望,后面又亲手将希望给破灭了。

“这小崽子,确实有见解,就是这个上策,有点异想天开了”朱棣说道。

然后徐妙云接过,再看了下,笑着“那也不一定,现在我们是实现不了,百年或者两百年后说不定就行了,毕竟当年秦始皇能想到?后世书籍不再是竹简,而是纸张吗?”

“哈哈哈,那也是”朱棣笑后,继续看了一些文卷,虽然有些也不错,但是基本没有比改土归流更好的策论了,反而有些武将子弟,阐述了,如何应对蒙元等边疆一直存在问题的地方,如何排兵布阵讲得不错,这让朱棣也欣慰了几分。

看完文卷,然后在看了骑射和算数得成绩,朱瞻基和姬阳无疑是两个最高的。

“妙云,你说我给这俩小子派个什么差事好,让他们历练历练”朱棣问道徐妙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