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意欲何为(2 / 3)

加入书签

果然,刘备话音刚落,留着三撇美髯,颇有儒将风范的护乌桓校尉夏育,这便言道:少君侯所言极是。檀石槐一日不除,北疆一日未平。此次北伐,亦未尽全功。若他再与高车、夫余、濊貊等塞外诸胡勾结,沆瀣一气,那此战,我大汉便是败了。

破鲜卑中郎将田晏急于立功,岂能善罢甘休。这便抱拳道:少君侯言之有理。我等,可先把大阏氏放归,再上表朝廷,晓以利害。我料朝廷诸公亦无非议。

曾平会稽妖贼许氏之乱的匈奴中郎将臧旻,亦顿首:孙子曰‘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便是三公怪罪,我等一心为国,又有何所惧哉!

刘备欣然点头:如此,便劳烦臧将军拟表,我等一同签押如何?

三人齐声道:有何不可!

须趁高车尚未决断,赶在檀石槐之前,早早将大阏氏放归,以安高车各部之心。才有示好之意。

事不宜迟。走出大阏氏帐篷,刘备急忙前往中军大帐。

不料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三路主将皆在。

各自喝着侯府的蜂蜜香茗,似有难言之隐。

见刘备进来,急忙起身。

史书称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表书交给他拟定,自是再合适不过。

帐中最欢喜之人,莫过刘备。与三人只是初见,竟如此志同道合。本以为会颇费口舌,不料一点就透。其中利害干系,更是尽知。真乃我大汉之幸。

待臧旻拟好表书,众人看过,皆无异议。这便各取帅印,盖上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胡骑校尉刘备印。

火漆封存,发六百里加急,送往洛阳朝堂。

刘备依次回礼,被三人请上主座。

宾主落座,三人欲言又止,刘备亦心事重重。场面稍显尴尬。

刘备毕竟年少。又涉及军国大事,便等不及先开口:三位大人。本侯有一事,想与各位商议。

三人急忙放下茶杯:少君侯有何事?

刘备这便将大阏氏诸事,细细说来。其中关窍,亦和盘托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