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像是一个轮回【一更,求订阅】(1 / 5)

加入书签

但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都标注了“屠城”这个事情,且不是一座城池,而是“遇城屠城”,即便是投降了的,也杀。

这一场战争持续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韩人们几乎被迫反击了半年的光阴,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不坚定的话,或许就要死在这一场屠杀中了。

在这一年的冬天,信平君廉颇即将打到韩都城的时候,韩王向秦王发出了求救书,希望秦王能够看在韩敬献九鼎之一的份上,救一救即将覆灭的韩国。

这一次,嬴稷没有拒绝。

昭襄王三十七年冬,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兵前往韩,帮助韩抵御赵国的进攻。

第169章像是一个轮回【一更,求订阅】

廉颇的回答让蔺相如没有办法反驳,他只能默默地接受了廉颇所做的决定。

于是,公元前269年,以秦国纪年的昭襄王三十六年,赵国发动了一场名为“护国”的战争。

这一场战争的名字在后世中有很多争执,后世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赵国并没有受到威胁,怎么可以说这一场“侵略战争”是护国战争呢?

但也有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信平君廉颇在国内看不到希望,所以想要借助外力而获得粮食,让赵国的国人活下去。

赵国本身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覆灭韩,而是为了获得粮食,所以在秦国派兵的时候,他就撤退了,并且与秦国求和,将所攻占的所有城池都还给了韩。

韩王为了表示对秦王嬴稷的感激,所以将挨着秦国的几座城池送予了秦国为礼。

秦国本来停滞了的版图,再次开始了扩张。

这一次,是被动的。

然而,赵国的国人活了下来,就意味着韩的国人要牺牲很多。

昭襄王三十六年的秋天和冬天和以往的、以后的季节都不一样,他不是黄色的、也不是银装素裹的,他是血色的——对于韩的国人来说。

历史中关于这一年的记载很简单,有个两不同的版本。

以秦国纪年为主导的、商传所编著的秦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昭襄王三十六年,信平君请战伐韩,是时克无不胜,然则信平君不仁,遇城屠城,见人斩人,所降无辜黔首者数十万,尽斩。时人称之“刽子手”,天下贤才斥之不仁。”

而不以某个国家为主导的新秦书中则是如此记载:“战国二六九年,信平君伐韩,屠城,所到之地,血流成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