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三章 争渡(1 / 2)

加入书签

鉴于以上种种,谢玄决定提前发动进攻。原本他的还想推迟月余,等待隆冬季节黄河结冰,便可免于渡河之险。因为在谢玄看来,最大的危险便在渡过黄河的时候。但现在,他知道等不及了。朝廷恐怕不会允许自己再按兵不动消耗粮草,4叔恐怕也承受不了上下的压力了。

寒风料峭的清晨,北府军的进攻开始了。

按照既定的计划,先以兵船转运兵马占据对岸,建立登6滩头阵地,以便后续兵马远远不断的渡河。辎重和攻城器械则最后再过河。这第1步抢占滩头极为重要,因为敌人定会在渡河之际发动进攻。

为此,谢玄选定了5千精锐北府军将士作为渡河的第1梯队。领军将领选用了军中以勇武著称的3位将领,济北太守丁匡、济阳太守郭满以及奋武将军颜雄。令水军都督龙骧将军胡彬亲自率领3千精锐水军操舟渡河。

5十艘渡河兵船经过了特殊的改造,甲板铺设防火砂石,船首架设挡箭高墙。为的便是防止对方岸上敌人以劲弩射杀或者以火箭攻击。

十月初7,在经过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准备之后,谢玄终于下达了渡过黄河,进攻邺城的命令。

尽管后军清淤河道之事未能完成,但好消息是,今年秋冬河道枯水的情况并不明显,往年秋季干燥的情形并未发生。故而后勤物资粮草的补给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大批的物资粮草从水6两路源源不断的运抵坊头,包括大量的攻城器械在内的大量军备物资堆满了黄河南岸的坊头大营。

尽管谢安派人送来了亲笔信,对谢玄决定要渡河攻击邺城的举动表示了隐约的担忧。

谢安在信中也告诉谢玄,西路梁州刺史杨亮已经于8月中完全收复梁州,至此西路大军完成了收复梁益2州,收复襄阳以及荆襄以北的几处郡县。

朝廷不久前召开了廷议,认为在东西两路兵马都取得极大进展的情况下,北伐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的情况下,北伐应该到此为止。

总之,为了此次渡河,谢玄可谓是做足了功夫,花费了心思,为的便是确保渡河的成功。

5十艘兵船在清晨时分满载5千名北府军精锐士兵,在初冬的浓雾之中往北岸进发。谢玄站在南岸坡上,心情紧张的注视着往河对面进发船队。这位经历过淮南大战的年轻统帅,本应该淡定自若才是,但是不知为何,此刻他的心情堪比第1次上战场1般紧张。

太阳渐渐升起,河面上的浓雾散去,5十艘战船组成的强渡船队完全呈现在视野之中。它们密密麻麻的横铺在宽约34里的河面上,呈3排横队阵型,已然过了河心位置,正迅速向对岸靠近。

原因很简单,本次北伐之前本就只是进行有限的进攻,而非为了收复全部北方之地。囿于兵马实力等因素,当适可而止,免得过犹不及。另外,东西北伐大军消耗的粮草物资甚巨,朝廷已经难以供应了。

从去年开始的3吴内涝的影响1直延续到今年,今年夏天,3吴之地经历了67场飓风暴雨天气,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两年内涝的叠加,导致了连续两年粮食的减产。3吴之地出现了流民难民,这着实罕见。在这种情况下,再连续的支撑两只大军北伐是不可能的。

谢安在信上说,北府军的粮食物资的调运已经遭到了朝廷之中许多人的质疑。有人已经强烈建议北府军撤军,将粮食物资用来赈济今冬必然发生的饥荒。这种时候,继续进攻并不恰当。

谢玄明白,虽然在信上谢安的言语淡然,但是他必然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尽力的协调所有的事情,为自己将粮草物资全部调运而来,1点也没少。那便是4叔对自己的支持,4叔知道自己想要完成攻下邺城的大事,尽管他本人并不支持,却还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准备物资粮草。

去年淮南大战之后,谢琰已经调任会稽内史,本来北府军后勤筹备粮草物资的事情全由谢琰督办,现在则是谢安亲自督办了。4叔生病尚未康复,谢玄完全能想象到他是在拖着病体的情形下顶着压力为自己筹措粮草物资,安排运输事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