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节 进退两难(2 / 2)

加入书签

战役打到最后,美军指挥官也不抱任何希望了。之前那些认为美军将轻易攻占哈马丹的人都改变了看法,之前所有不看好伊朗的人也都改变了看法。

可以说,哈马丹战役是整个伊朗战争中最重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伊朗军队节节败退,丢土失地,根本无法挡住美军进攻的锋锐,开战不到两个月,其主力部队就损失了八成以上。在哈马丹稳住了脚跟之后,战场的天平开始向伊朗一方倾斜,美军露出了进攻的疲态,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也就再也不可能打到德黑兰去了。

也正是哈马丹战役让美军进退失据。进无果,退有难。到此,美国方面考虑的不再是打到德黑兰,推翻伊朗政权,而是怎么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怎么体面的退出伊朗,并且尽量减少损失。

当然,撤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美军此时投入了数十万大军,占领了伊朗五分之一的地区,根本就不可能一口气撤出来,也不可能立即与伊朗妥协。在此情况下,伊朗战争进入了收尾阶段。所有人都知道美国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问题是,美国将以何种形式承认失败,将怎么收场。

当甘宁军把整个哈马丹战役的经过讲出来后,大家都松了口气。伊朗战争的进程并没有偏离大部分人的猜测范围,美国撤军只是迟早的事情。

也正是如此,美军真正能够投入到哈马丹的兵力降低了三分之一,而且作战物资仍然得不到保障。无奈之下,美军不得不扩大库姆机场的容纳能力,准备动用运输机为前线作战部队运送物资。可是从库姆到前线仍然400公里,而这一地区地伊朗游击队更为密集。要确保这多公里交通线上的安全,美军至少还得投入近一个师的兵力。如果考虑到加拉河北岸的伊朗军队的威胁的话,那么美军还得在这边投入更多的兵力。

在美军调整兵力部署的时候,伊朗军队发动了几次有限的战术性反击行动。主要目的还是试探美军是否有能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当时伊朗军队获取战场信息地手段相当有限,往往只能够通过前线游击队反馈回来的消息确定美军的具体行动情况,而无法准确的,及时的掌握美军的调动情况。也正是如此,伊朗军队错过了好几次反击地机会。

到此时,美军实际上已经成了骑虎之势。或者说是进退失据。进的话,攻打哈马丹的难度非常巨大,还没有多少把握。退的话,就永远无法攻占德黑兰,而且还将陷入伊朗后方的游击战场之中。更严峻的是,美军此时已经将能够动用的军队几乎都派上去了,除了留在朝鲜半岛上的第二骑兵师,留在欧洲地第一装甲师之外。美军的主力部队全部投入了伊朗战场,根本就没有战略预备队了。

随着伊朗的全面动员逐步深化,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援助逐步到达,伊朗地兵力仍在迅速增加。虽然大部分新组建的部队都缺乏足够的训练。但是在防御作战中,兵力优势仍然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

最新全本:、、、、、、、、、、

在此情况下,美军攻占哈马丹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了。可是,美军并没有放弃攻占哈马丹的行动,美军指挥官也清楚一点,如果此时放弃进攻,那么就将一路退出伊朗,丢掉所有的占领区,最终输掉这场战争。

在经过了20天的战役准备之后,美军继续进攻哈马丹。因为抽调了近四个师的兵力去巩固后方交通线,所以美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实施战役迂回,只能继续强攻哈马丹。从战役重新打响的当天开始,美军就将重点放在了哈马丹市区。这里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主战场。

当时,凌天翔他们刚刚离开伊朗不久。只知道哈马丹陷入了血战之中。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伊双方在哈马丹城区内近半年的残酷巷战拉开了序幕。

在这半年时间中,主攻的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一步兵师,第二步兵师与第101空突师一部,与伊朗军队展开了最为残酷,也是最为激烈的城市争夺战。在哈马丹城区,每一栋大楼,每一条街道,甚至是每一条下水道都成为了双方激烈争夺的地点。往往,为了一栋已经倒塌了的大楼,双方会陆续投入数百,甚至上千的兵力,反复争夺数次,阵地交换数次,最终打得都没有兵力才会停止。

当时,位于市区中央的集贸市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半年的时间里,美军先后投入了第一骑兵师,第二步兵师,以及第101空突师对这里发动进攻。伊朗方面也先后投入了四个师的部队守卫这座市场。双方反复真多了数十次。美军曾一度占领了集贸市场大部,可一直没有能够占领整个集贸市场。伊军也曾数度反击,并且打退了美军的数十次进攻。到战役结束的时候,这座面积不0.1平方公里的市场上先后有近3000名官兵阵亡,承受了上万枚炮弹的航空炸弹。从始至终,伊朗军队都没有让美军完全占领集贸市场,美军也没有能够通过这里,迅速向北部城区推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