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军(2 / 2)

加入书签

赵祯满意的开口道:“落榜者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之辈可进入踏白军中效力,但其危险更胜背嵬军一筹,一旦从军者不可悔改!”

在将门子弟的带领下,落选者齐齐喝到:“保家卫国誓死不休!”

这个时代的军人更加淳朴,赵祯所知的军队哗变和反叛的几乎都是过活不下去才导致的,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还有什么牵挂?

大宋的军队待遇提高很多,在赵祯严厉打压吃空饷的不法行为后,军队的待遇就更上一层楼了,但是朝廷每年的军饷开销却降低了不少,这要归功与那些厢军的安置。

即便是再发生灾情,朝廷也不用把灾民编入厢军了,岭南,云南都是安置灾民同化当地土著的好去处……朝廷甩掉了厢军这个没有战斗力又容易滋生贪腐的大包袱后自然军费缩减。

狄青和曹玮两人眼睛一亮异口同声的说道:“官家的意思是让他们组成踏白军?!”

赵祯望了一眼眼神中充满渴望的将门子弟道:“嗯,朕就是此意,踏白军乃大军之耳目,将军之斥候,他们甚至能关乎到一场战争是胜败,尤为重要。”

狄青和曹玮两人心悦诚服,官家把问题考虑的太周到:“官家圣明!”

其实赵祯也是突发奇想,古代战争中对斥候部队并不是很看重,只要他们能探听敌情便可以了,所以斥候大多也被称为探马。

赵祯深知侦察兵的犀利,他们不光能搜索探路,防止敌人设伏,还能查明敌情,甚至进行军事突袭夺取敌军辎重等重任,可以说手中有一支踏白军便占据了有利局势,胜利的天平便会向大宋倾斜。

而如今背嵬军和踏白军的待遇也要好上许多,赵祯更是准许他们在战时不用上缴敌军财物,这是最为难得的奖励!也能激发其他们英勇善战的心,毕竟人不能光靠精神活着……

强悍战斗力的同时也要求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不光要有发达的四肢还有一颗聪明的脑袋,否则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会让他们陷入绝地。

而恰好这些武艺高强的将门子弟和军武院的武举最为适合,赵祯对他们招了招手道:“何人愿为朕之李思安?”

一说起李思安,这些在兵法军书熏陶下的人便立刻明白了赵祯的意思。

五代后梁的李思安善于使用飞矛,作战时如鹰飞风卷,可以在万人之中擒获敌人,出入自由,如入无人之境,因自恃勇猛,敢于夸口,在敌方中很有威慑力。梁太祖朱温利用他所长,让他去攻打擒拿。由于李思安有勇有谋,后被任命为踏白将。

“末将愿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