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上三旗、下五旗(2 / 2)

加入书签

谁知那伙计却是听了一愣:“哪个潘先生?”

待赵强告诉他潘三模样后,他才恍然大悟,乐道:“客官不说,我还道哪个潘先生呢,原来却是那潘三啊!他哪是什么先生,不过是旗内的一个赖而已。”

此言一出,屋内众人顿时愣成一片,旗内的赖?高士奇也是一脸惊讶,这潘三虽然不堪,品性极差,但能说出方才那番话来,想必也是有些见识的,如何能是个赖呢?倘若真是个赖,那可就真是笑话了。试问如此厚黑权术之道,一个赖子却能精通比,随口道来,而自己堂堂一个大学士,却是头遭悟来,与之相比不是也太丢人了嘛。

见众人一脸愕然,那伙计也有些惊讶,他见潘三在这包厢里与一众客人长谈阔论的,还道是这赖在哪新结交的阔佬,正变着法子蒙钱呢,哪里知道人家却是不认识他,不由暗道一声:嘿,这可真是怪了。

“诸位客官有所不知,这盛京城在前朝时号沈阳城,城内有不少汉民,我大清定都于此之后,这辽东各地归附大清的汉民便多到了这盛京城。太宗时,朝廷颁了法令,着那些辽东汉人入旗,还封了几个汉人为王,具体封的哪些王,小的可就不知了。这潘三便是这汉军旗三旗的人,本名一个材字,知道他的人都管他叫潘大混子,意思就是他一天到晚正事也不做,整天就寻人吹牛皮,骗吃骗喝,若不是他爹给他留了点家底,怕早就饿死街头了。也就是那些不知他底的人才会着他的道,但凡知道他点底细的,躲着还来不及,哪里就会他的当,供吃供喝听他胡言呢,要说这世还真有没脑子的,别这潘三人长得丑,但你还别说,他这张嘴却还真是巧得很,隔三岔五都能蒙几人…”伙计一时说得有些嘴快,猛的想到那潘三不是刚刚哄了这屋客官们一顿吃喝吗,这要是照着自己这说法,眼前这几个客官不都是没脑子的吗?当即有些尴尬的站在那,不敢再说下去。

原来是汉军三旗的人。高士奇听了这伙计的话,在鼻冷哼一声。所谓三旗便是指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下五旗则是正蓝、镶蓝、正红、镶红、镶白五旗。

满清八旗分为三旗与下五旗,二者之间存在些等级制度,旗内兵丁、人口都有所不同,这点赵强是知道的。皇太极时,三旗原本是指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尔后顺治即位,因恼多尔衮,便将正蓝划入下五旗,而将原先在下五旗的正蓝拨入三旗,所以如今的三旗指的便是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了。而汉八旗、蒙八旗与满八旗又如出一辙,也分三旗下五旗,一般来说,这三旗的要比下五旗的风光一些,原因便是由皇帝亲领这一缘故。北京城的禁军如前锋营、护军营等便多是从三旗子弟挑选。

既然八旗分为这三旗下五旗,下有了差别,各旗之间勾心斗角之事便是常事了,旗与旗之间也争斗得很,所以为了破除三旗与下五旗之间的隔阂,鼓励下五旗人让他们也有个指望,康熙初年特别建立了“抬旗”制度。所谓“抬”意即由下往升,意思是下五旗的人可以抬入三旗者,其本支子孙也可以一同抬旗,但同胞兄弟仍隶原旗。而如皇太后、太后母家在下五旗的则一律均准予抬入三旗,以示恩典。

到了康熙亲政时,这抬旗方式又多了起来,也不限满八旗了,汉蒙各旗皆可,由此一些三旗的汉军便抬人同一旗分的满洲旗。较有名的便是康熙生母孝康皇后一家佟佳氏。佟家原隶镶黄旗汉军,后抬入镶黄旗满洲,后族抬旗自此始。另外,包衣旗人可以拔出内务府抬入满洲旗。总之,但凡入了三旗的,不仅是名义的福份,好处也是多,老满洲有句老话即“三旗从龙入关,下五旗在关外”,说的便是三旗的人全入了关享受原汉人的花花江山而不必留在关外受苦,而下五旗的人除了宗室功臣外,却多留在关外,与那入关的三旗相比自然是差了许多。

潘材既然是汉军三旗的人,又是辽东汉人后裔,属于最初就“从龙”的汉民,政治还是享有点好处的,但其能讲得如此道理,却是个赖,这让人论如何也能以理解的,也让赵强心生疑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